
隆基绿能终于失去耐心,决定进军储能领域。
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11月13日公告,隆基绿色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收购苏州晶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晶光能源公司”)股权。
受此消息影响,11月14日下午,隆基绿能股价突然上涨,盘中涨幅超过7%,最终收于21.88元/股,涨幅2.72%,市值1658亿元。
培育新的增长点。
公开资料显示,隆基绿能于2000年成立于陕西省西安市,是一家上市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主要业务包括单晶硅片、电池组件、分布式太阳能发电解决方案、地面太阳能发电解决方案和氢能装备。
根据收购协议,隆基绿能将通过收购股份、增资及授予投票权的方式,收购京港能源约61.9998%的投票权。本次交易前,自然人共同控制京广能源44.79%股份的投票权,单独控制京广能源。交易完成后,隆基绿能将拥有晶控能源61.9998%的投票权,对晶控能源拥有独家控制权。此次收购,标志着隆基绿能和储能卡车正式进军,并尝试发展“太阳能+储能”全产业链。
隆基绿能为何突然宣布入局进入储能领域?业内专家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分析,半年报发布以来,储能行业的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在市场需求和企业增长压力的推动下,储能成为不少企业的第二增长曲线。重要太阳能发电企业发展电池储能业务主要是为了应对行业产能过剩带来的周期性波动,弥补业务短板,增强风险承受能力,寻求新的增长点。
隆基绿能前三季度业绩不佳。数据显示,隆基绿能前三季度实现营业利润约509.15亿元,同比下降13.1%。相应归属净利润约为-34.03亿元。损失明显减少同比增长,但增长压力依然较大。
相比之下,许多公司依靠储能业务来弥补损失。例如,阿特斯阳光电力依靠储能业务的高毛利率(31.42%)来缓解太阳能发电业务的亏损。宁德时代、阳光电源、亿纬锂能(维权)、欣旺达、新航空等储能电池业务企业业务增长显着。
半年报显示,宁德时代上半年实现营收1788亿元,其中电池存储系统营收达到284亿元,营收占比16%,毛利率25.5%。今年上半年,阳光电源营收435亿元,其中储能电池业务营收达到178亿元,占总营收的40%以上,成为公司最重要的增长动力。亿纬锂能的上半年总营收281亿元,其中储能电池业务营收102.98亿元,同比增长32.47%。
储能卡车市场潜力巨大
从政策角度来看,随着新能源大规模并网,对储能的严格要求日益显现。在“二氧化碳”目标下,国家能源局致力于支持水电、风电、太阳能一体化新型基地建设。储能被视为能源供应调控的核心,是构建新能源体系的重要力量。技术进步和规模化生产降低了储能系统的成本。投资迅速下降,投资回收周期缩短。这也是企业加速采用的驱动力之一。
行业相关人士认为,国家政策全力支持发展储能从规划、技术、市场、安全等多个方面进行布局,预计未来5年行业复合增长率将超过20%。国家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主任苏波此前也预测,到2030年,我国新能源储能累计装机容量将达到220吉瓦,行业总产值将超过3万亿元。
隆基绿能目前面临多重压力,亟待解决。一方面盈利增长乏力,另一方面高瓴资本的退出也给公司股价带来压力。 2025年6月,高瓴资本旗下HHLR管理有限公司正式公布减持计划,将通过交易方式将其持有的公司股份减持至0.5%以下。n集中竞价(减持约580%)万元)。本次减持完成后,高瓴资本持股比例将降至5%以下,进一步减持无需事先公告。
抓住“光存储一体化”机遇
收购晶控能源将有效减轻隆基绿能核心业务的压力。隆基绿能押注的BC(背接触)电池技术虽然具有潜力(更高的发电增益、更低的热点温度等),但商业化进程缓慢,成本比TOPCon产品高出每瓦0.1元左右。必须验证市场接受度。与此同时,公司管理层的动荡(包括李正国辞去首席执行官职务)加剧了市场对公司战略执行力的担忧。高瓴资本无法推动隆基在技术路径和库存管理方面取得进展,公司面临多重挑战ges。
隆基绿能收购全球领先的储能公司之一的晶控能源并没有亏损。据孔能能源官网显示,该公司成立于2015年,总部位于江苏省苏州高新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自主研发的产品有全球首创的电源管理系统IPCP、1500V高压液冷储能系统、先进的5S综合储能系统、高压氢能、低压电池等。
精准电源控制的核心技术是自主研发的5S技术体系,全面覆盖“采集-管理/控制-转换-功率分配-散热”整个电源管理环节。获得专利的 ICCS 集中式电池管理系统提供精确的电池电量监控(电压采集精度 ±3 mV),并与 TMS 液体冷却技术相结合,稳定系统温差控制在±2°C以内。 PotisBank-L6.25-AC储能系统于2025年推出,单柜容量6.25MWh,支持“1+12”并联扩展,提供2至24小时的动态能量平衡。此外,该公司还推出了创新的储能连接系统,进一步提高了效率和安全性。
精准控能 2025年储能总容量规划达到31GWh。目前晶控能源覆盖5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机场专用车供电市场占据65%的市场份额。 2025年与澳大利亚公司签订的为期三年的2GWh家庭储能合同进一步强化了该公司的全球化设计。
随着“光储一体化”的大趋势,储能设计已成为太阳能企业的标准配置。隆基绿能、晶科能源、天合阳光等太阳能巨头ar和晶澳太阳能在储能领域展开了激烈的竞争。通过此次资本联盟,隆基绿能旨在快速弥补储能短板,构建“光储一体化”生态系统,抢占市场先机。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传输最新财经新闻和视频。粉丝更多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新浪财经)